图文
-
解锁智慧人居新生活!设计新主场·全国首场
2023-10-25 17:35
-
江苏“五一”假期消费清单来了!文旅、餐饮
2023-03-04 13:08
-
第一届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总预选赛将在青
2021-10-12 13:52
多个新一线城市公布科创十四五规划:西安研发强度独领风骚,苏州,南京高新技术企业要达2万家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刘茜报道 在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增长方式谋变的背景下,以区域一体化发展为导向的区域科技创新竞争愈加激烈,科技创新能力逐渐成为区域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最近几天,多个城市公布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相较于北京,上海等科创投入和产出都遥遥领先的一线城市,武汉,南京,杭州,西安,苏州等新一线城市加快追赶步伐,不断扬长补短,体现出后来者居上的底气和野心
研发投入强度提升空间大
国际上,通常采用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规模和强度指标反映一国的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从地区来看,Ramp,D经费投入中,一线城市仍然明显领先,不过从一些新一线城市定下的发展目标来看,其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北京在科创方面的实力仍然一骑绝尘,除了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北京最舍得在科研投入上花钱,其研发强度高达6.44%,也是全国唯一一座研发投入超过2000亿元的城市这也为北京到2025年基本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了充足的信心
把眼光放在一线城市之外,西安目前的研发强度超过了5%,仅次于北京,并且提出到2023年研发强度持续保持在5%以上,在新一线独领风骚但是,和其研发强度不太匹配的是,西安的科技产出落后于部分新一线城市以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为例,2020年西安的高新技术企业为5200多家,同在中西部的武汉,成都比西安多1000多家
由于拥有省部属,军工科研单位较多,西安科研院所Ramp,D经费一直占比较高,并不符合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发展趋势2019年,西安实施企业研发投入补助奖励办法,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154亿元,投入强度为1.72%,略有改善在今年12月中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西安再次明确提出,将实施创新型企业倍增计划,提升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对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情况实施奖补
除西安之外,杭州,南京,武汉,合肥等新一线城市的研发强度均超过了3%,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城市在十四五科创规划中提出了更高的目标。
武汉对科技的投入一直持续增长,地方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从2015年的68.19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152.67亿元,全社会Ramp,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从3.02%上升到3.51%科技整体实力的显著增强,为武汉注入了发展的强力信心武汉提出,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速要由现在的10.7%达到14%,而14%的年均增速在新一线城市中并不多见
中国科学院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穆荣平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正处于从跟随型国家向引领型国家转变的历史过程中,有雄厚经济产业基础和科研积累的武汉,必然能够发挥重大作用。。
此外,苏州,杭州,南京等城市均将Ramp,D 经费支出占 GDP比重的目标值定为2025年达到4.0%左右。高新技术企业是有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创造新技术,新业态和提供新供给的生力军,其认定是为了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促进经济的升级发展。
培育战略科技力量
十三五期间,不少城市的科技创新发展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与国内外先进地区相比,最重要的差距之一就是战略科技力量培育不够,也就是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高层次顶尖级科技创新平台明显不足穆荣平表示,现在不仅强调科技成果转化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更强调原始创新,更强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为基础的原始创新能力
而在各地的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中,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成为重中之重,力图通过重大基础性研究成果来提升产业能级,形成先发优势。
杭州在科技创新的产业植入上一直颇有优势,特别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已连续20多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但是,杭州科技创新基础先天不足,一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新型实验体系建设等关键指标比较落后,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量不足
在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中,杭州提出到2025年,新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3 个以上,建成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加快超高灵敏量子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规划建设。
杭州将延续以科研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倒逼科技建设的路径,支持阿里,海康等企业牵头创建国家数据智能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先进系统芯片产业创新中心等,支持西湖实验室,西湖微纳光电系统集成工程中心进入国家实验室序列,力争到2025 年,建设2—3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国家,省实验室 5 家以上,培育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0 家。
而对于高教资源丰富,科研基础实力雄厚的武汉,南京,西安等城市来说,更关注于科创元素的积聚效应武汉提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要由2020年的2个达到2025年的5个,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推进共建共享
按照聚焦区域建设,聚集创新要素,提高集中度和显示度要求,建设东湖科学城,使其成为创建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体区和武汉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在空间布局上,东湖科学城将建设大设施集聚区,实验室集聚区,光电信息产业集聚区等七大功能区
南京的策略同样是以紫金山科技城,麒麟科技城建设为抓手,推动基础创新优质资源在紫东科创大走廊集聚支持麒麟科技城高效集聚中科院高端创新资源,争取更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落地支持紫金山科技城建设应用基础研究创新技术集聚区,推动紫金山实验室,未来网络试验设施产出更多前沿科技成果
提升科研产出能力
如果说科研经费投入强度衡量的是一个城市把钱变为知识的能力,那么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高新技术企业产业产值等,则衡量的是一个城市的科研产出能力。
有最牛地级市之称的苏州,是全国第6个GDP突破2万亿元的城市,一直将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作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2020年末,苏州有效高新技术企业逼近1万家,位居全国第五,仅次于广州背靠上海,受益上海的溢出效应,苏州承接了来自一线城市的资金,技术,人才,产业等方面的外溢,高新技术发展迅猛
苏州提出,到2025年要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0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从目前的50.9%达到55%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0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排名第八的南京,也定下了到2025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万家的目标,也就是在2020年6507家的基础上翻两倍还多。
作为第二大经济大省的省会,南京不仅科教资源丰富,最近几年来加快探索将科教优势转为产业创新优势的路径2020年,南京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3.4%,近五年年均增长8.9%南京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从2015年1274家增至2020年6507家,增长了五倍
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南京创新名城建设发展报告指出,南京创新指数由2017年的全球第94位跃升到第21位,位列2020年国内创新型城市第4位若以这样的发展速度来看,南京定下的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目标并不难实现
毋庸置疑,科技创新实力是一座城市科教资源,研发投入,制度建设,营商环境等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和一线城市相比,新一线城市如何使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如何提升对科技创新资源的吸引力,承载力,集聚力等,都是需要不断探索的方向
——>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10-25 17:35
2023-03-04 13:08
2021-10-12 13:52
RSS订阅|网站地图| ( 备案号:皖ICP备2022015281号 )
企业家在线© 2012-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