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
解锁智慧人居新生活!设计新主场·全国首场
2023-10-25 17:35
-
江苏“五一”假期消费清单来了!文旅、餐饮
2023-03-04 13:08
-
第一届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总预选赛将在青
2021-10-12 13:52
业界高度期待的黄金周可能还没有到来,但旅游企业对国庆假期依然充满期待。
今年国庆旅游企业如何抓住商机?
阅读技巧
目前,我国约有432万家旅游相关企业。总的来说,疫情对消费有一定影响,但国内消费升级趋势依然强劲,消费市场还有很大的可探索空间,供给端需要迭代。“国庆黄金周我想和孩子一起去海南。我现在可以订票吗?”9月26日,在重庆观音桥的一家旅行社,市民刘先生正在咨询市外旅游线路。
今年中秋假期,国内旅游业经受住了节前局部爆发的考验,甚至宁夏、广西、重庆的游客接待量都超过了疫情前同期水平,其中宁夏已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145.95%。
“后疫情时代”的国庆假期终于迎来了跨省出行的恢复,很多人都跃跃欲试。受到旅游行业高度期待的黄金周可能还没有到来,但企业对国庆假期还是充满期待。天空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约有432万家旅游相关企业,仅今年一年新注册的就有96万家左右。
微游和周边短途游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
与传统的“团体游”相比,更多的年轻人喜欢灵活方便的“公路旅行”。刘虹,重庆市巫山县人,在该县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目前,他已经和几个朋友约好,决定在国庆假期开车去南川神龙峡等景区进行“五日游”。
“去公路旅行会在他想离开的时候离开,而在他想停下的时候停下来。全程行程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不用和陌生人挤在公交车上狭小的空间里。”他说。
微游和周边短途游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疫情常态化下旅游生活方式的演变。中秋期间,各地推出一批具有地域和民俗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文化馆、博物馆等具有文化内涵的文化旅游场所成为热门打卡地。郊外、乡村游、公路旅行火爆,很多民宿的预订率和入住率都高达100%。
重庆丰都县的名山、雪域洞景区享誉世界,尤其是新增加的九重天、南天湖等景点,成为了世界各地游客的打卡地。
“这也给我们景区的接待和安全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9月25日,九重天景区经理邓春波告诉记者,正在组织专人对景区安全隐患进行重大节前排查,持续做好疫情防控,采取“限流、预约、移峰”措施。对于低风险地区的游客,只要健康码和行程码正常,就可以进出景区。
行程距离和持续时间仍然受到限制。
据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分析,暑假以来被压抑的出行需求有望在国庆期间释放,7天黄金周总出行量有望接近去年8天的“超级黄金周”,超过6亿人次。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目前国外防御输入的压力仍然很大,出行时要保持疫情防控的警惕性,不要去中高风险地区,如果地点在中高风险地区就不要出行。
目前,山东、海南、四川、广东、湖南、河南、浙江、湖北、上海已恢复跨省团队游和“机票酒店”。其中,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核心景区重新开放,9月底前,面向全国游客提供半价门票。河南省的云台山、清明上河园等近200个景区推出了免费门票和打折优惠措施。
“目前,秋季游在这个季节很受游客欢迎。我们准备从短期的日间旅行和秋季旅行开始。”重庆某旅行社负责人表示,如何让游客更有信心随团跨省旅游,是旅游从业者努力的方向。
求变助力文学之旅腾飞。
“虽然整体来看,疫情对消费有一定影响,但我们也能发现各种高端消费的回归。”旅游分析师、经建智库创始人周表示,无论是海南免税消费数据大幅上升,还是假期期间在很多大城市的高端酒店难求一房,都说明国内消费升级趋势依然强劲,消费市场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供给端需要迭代。
携程发布的《2021国庆旅游预测数据报告》显示,除了北上,随着游客对小众目的地的进一步探索,在疫情防控升级、周边趋势明显的国庆黄金周期间,五线城市出现在消费者的“旅游新视野”中。
今年中秋假期,精致露营在重庆悄然兴起。不少商家认为,在疫情防控背景下,精致露营将成为下一个旅游新蓝海。
26岁的市民王先生,刚刚度过了一个精致的中秋露营之旅。“我们不仅带了帐篷、防潮垫、睡袋、气垫等露营装备,还带了便携桌椅、台灯、炊具等,简直就是一个简单的家。”王老师告诉记者,他去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露营基地,连续待了三天。
老阳在青海湖经营着一家自行车公司,去年5月濒临破产。他说他是一名游客——和他后来的投资者唤醒了自己。“588元/天的产品价格,对于客人来说确实实惠,年轻人报不起团。”
对于最多4人的豪华露营,老阳将单车从588元/天改为1888元/夜,之后重新推出OTA,作为定制旅游产品一度供不应求。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报告,预计2021年国内旅游人数41亿,国内旅游收入3.3万亿元。
别比上年增长42%和48%。
据了解,精致露营走俏的背后是露营经济的兴起。
重庆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牟红认为,精致露营市场非常大,目前还面临着露营基地少、配套设施不全、政府主动引导缺乏等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大力扶持,并和相关企业共同努力。
本报记者 李国 本报实习生 李俊《工人日报》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10-25 17:35
2023-03-04 13:08
2021-10-12 13:52
RSS订阅|网站地图| ( 备案号:皖ICP备2022015281号 )
企业家在线© 2012-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