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
解锁智慧人居新生活!设计新主场·全国首场
2023-10-25 17:35
-
江苏“五一”假期消费清单来了!文旅、餐饮
2023-03-04 13:08
-
第一届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总预选赛将在青
2021-10-12 13:52
制造业当家。
这是“经济体量第一大省”广东过去四十多年浓缩而来的发展经验,也是时至今日广东依然坚定坚持的产业发展路径。
从制造业起家到制造业当家,广东也一直在探索制造业“新增量”:过去一年,广东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已经达到55.1%和29.9%。在继续加快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新的动能又将萌发于何处?
今年,广东出台《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将新型储能产业打造成为广东“制造业当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提出到2027年,广东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下一个“万亿级”,广东为何锚定“新型储能”?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寻找答案。
有了“绿电”缘何还“缺电”?
进入盛夏,伴随连日高温一起到来的,还有不断攀升的企业用电需求。
7月11日16时50分,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海南五省区最高电力负荷达2.272亿千瓦,南方电网统调负荷连续两天创下历史新高。
电,往往在它缺的时候最能刷存在感。担心“有订单”却“没电赚”,正是广东众多用电大户企业的烦恼。
作为全国制造业大省的广东,在用电高峰期,除了忍痛让企业错峰用电来“节流”,还得“开源”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包括风电等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大幅提升。截至2022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超过煤电装机,实现了能源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风光”无限好,却也并不完美。
2022年,广东省风力发电量273.8亿千瓦时,却只占总发电量的4.5%。清洁能源持续发展,却迟迟未能成为电力输送的中坚力量,清洁能源占比不足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今天,广东在建海上风电场数量全国第一,这么多的新能源发电装置,为何至今难以形成对企业用电的有力补充?
深圳是广东企业用电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位于这里的宝清电池储能站也是全国首座兆瓦级电池储能站。在楼顶的光伏发电实验场,一场突如其来的阴雨,似乎印证了我们的疑惑——像广东这样的用电大省,如今把风力、光能等清洁能源充分用起来确实是当务之急,但受时间、季节等自然因素影响,新能源发电往往得“看天吃饭”。
换句话说,发电总量是充沛的,难的是如何让绿色的能源也能根据我们用电的需要稳定输出,在用电低谷或发电多时充电,反之则及时放电。
于是,与清洁能源相适应的“新型储能”呼之欲出。
新型储能如何破题“稳电难”
新型储能,简单地说就是充电宝,风电、光伏大发时或者用电低谷时充电,风光出力小或者用电高峰时放电。新型储能既能平滑不稳定的光伏发电和风电,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也能配合常规火电、核电等电源为电力系统调峰调频,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
用于大型电力系统的储能技术包括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与传统抽水蓄能相比,新型储能选址灵活、建设周期短、反应速度快,在新能源开发消纳领域优势明显。
毗邻深圳的东莞是全国制造业重镇,在这里,由用电大户企业和电力企业共建的全国单体容量最大的用户侧储能项目,让我们对新型储能有了新的认识:新型储能在为企业节省成本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稳住了企业的用电需要。
就在不久前,东莞发布《东莞市加快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提出新型储能20条新政,希望培育新型储能来为制造业企业赋能。
对于一个已经形成完备制造业链条的工业城市而言,“转换动能”有多难不言而喻。而制造业企业和电力企业这种一拍即合的“小尝试”,却让更多人看到了发展新型储能的“大可能”。
我国新型储能行业还处在商业化初期,应用场景还在探索阶段,新型储能行业可谓“前途未卜”。广东却在此时决定“押宝”新型储能,甚至提出在4年之内,将新型储能发展为继汽车制造业后的下一个万亿级产业。
在东莞一家生产笔记本电池起家的制造业企业,光伏+储能一体的新产品被放在企业展厅最显眼的位置。从国内热门的露营便携储能装备,到畅销海外的户用储能设备,新型储能正在走向更广泛的消费者。
企业的需求,行业发展的潜力,都在推动着地方产业规划更新。今年上半年,广东就有佛山、中山、东莞三座工业城市发布“新型储能”新政,更多城市则规划、新建了更多新型储能大型设备。
新型储能能否“乘风起势”?
对于更多围绕新型储能而生的企业而言,光有新型储能设备搭建发展平台还不够,“新型储能”想要掀起行业变革,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缺一不可。而广东,具有这样的产业基础和完善的产业链优势,很容易让产业链企业快速集聚。
就在今年3月,广东省政府印发《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高规格规划储能产业发展。事实上,广东下的新型储能这步“大棋”背后,还蕴藏着更深层次的考量。
“在‘双碳’目标下,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将新型储能产业打造成为我省制造业当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以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为重点,建设珠江口东西两岸储能电池产业集聚区。”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处处长陈红政介绍,按照规划,到2025年,广东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将达到6000亿元,年均增长50%以上。
打造广东制造的新支柱,支撑制造业企业发展,为产业未来打开新空间,对于广东高质量发展而言,这是一个未来产业。也是一个未来方向。
从伴随新能源而生,到解决用电需求,推动实现制造业当家,发展新型储能产业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更是扎扎实实的攻关。
在全力发展新型储能产业的大背景下,每一座拔节生长的海上风车塔,都肩负着广东推动实现“双碳”使命雄心,也承载着人们对清洁能源稳定输送的翘首期盼。
当风再起时,广东将如何紧紧抓住大自然的馈赠,去点亮南粤大地上的万家灯火,去奏响制造业生产线上的乐章?答案已经逐渐清晰。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10-25 17:35
2023-03-04 13:08
2021-10-12 13:52
RSS订阅|网站地图| ( 备案号:皖ICP备2022015281号 )
企业家在线© 2012- X3.4